这些“神器”各有千秋,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纵览其“演化”历史,总结利弊,学以致用。
什么是眼睛的调节功能?
我们形容人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眼睛能看东西由模糊变成清楚的过程就是“调节”。
因此,“调节”是指人的眼睛注视不同距离的物体时,眼睛内部通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来达到看清目标的过程。这种调节是通过眼睛晶状体改变厚度来完成的。
当眼睛注视较近的物体时,晶状体就由薄变厚;当眼睛由近看远时,晶状体又会由厚变薄。这个过程我们统称为眼睛的调节。
我解释一下,比如上了年纪的人,看手机屏看不清楚,就是由于调节不足造成的;小孩子看不清黑板,就是由于调节紧张造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假性近视”的不同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科和视光专家们对眼睛调节的机理越来越清晰,也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苏联首先提出“假性近视”一词,后来日本学者发表多篇“假性近视治疗”相关论文。
很多人认为真性近视是由假性近视而来的。其实,假性近视严格意义上说就是调节性近视,也有人把它称为功能性近视。当长时间看近处物体时,晶体处在变厚的调节状态,放松不下来,就出现了看不清远处的情况。
例如,通过一些放松调节的训练,或者直接进行散瞳麻痹睫状肌,等晶体放松下来,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也就消除了,视力自然也能恢复。
近视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真性近视都是由“假性近视”过渡、演化而来的,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弹簧生锈”理论
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会出现“调节紧张”,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调节不足“的现象。正如著名眼科专家褚仁远教授形象比喻的,眼睛的晶状体就像弹簧,正常情况下弹簧是伸缩自如的,如果平时不注意保护,过度用眼,调节就会痉挛/迟缓,弹簧生锈了就会出问题。
贝茨训练法就是围绕着眼睛的功能进行训练的,所以调节训练就是强化晶状体的“调节操”训练,使晶状体的这组弹簧更加灵活。保持每天做调节训练可以预防和缓解假性近视,提高弱视治疗的效率,另外还可以提前预防老花,还可以防控近视。
一次,我们在手术室为一名三岁患有1200度近视的孩子做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手术,我向褚教授请教眼不花的秘诀,他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在做眼睛看远看近的调节功能训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斗鸡眼训练”。
至今,褚老看远看近都不戴眼镜。我建议一些近视的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多进行这种调节训练。
“蝴蝶镜”的由来
调节训练都有哪些方法呢?常见的有反转拍(翻转镜)训练、字母表训练、镜片排序、直线机等等,其中,反转拍应该是较有效果且操作简单的训练仪器。
提到反转拍,很多关注孩子眼睛的家长都不陌生,手动的、电动的应该都接触过,我本人在27年前去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时,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当时就是最简单的样式——由两对(四片)镜片组成,因为其形状像蝴蝶,又名“蝴蝶镜”,也称“双面镜”。
当时,它静静地平躺在一个德国眼镜厂商的试镜箱里。我并没有对它产生太大兴趣,但过了几年,国内陆续有一些医生开始使用,我也因此关注起来。
反转拍的“家族成员”有哪些?
反转拍的“昵称”很多:“翻转镜”“双面镜”“蝴蝶镜”“调节训练镜”“双面调节训练器”。我们常说的反转拍一般指的是“正负球镜反转拍”,除此之外,还有棱镜反转拍、偏振光反转拍、红蓝镜反转拍等,这些反转拍长得类似亲兄弟,但它们的作用、用法各不相同。用途最广泛的要属近视训练的正负球镜反转拍。
蝴蝶镜一侧“翅膀”上的两片镜都是2.00DS(200度远视片),另一侧“翅膀”上的两片镜都是-2.00DS(200度近视片)。
反转拍(翻转镜)需要配合视力卡进行训练,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调节力情况、视力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反转拍和视力卡。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正负200度是最佳的训练度数。
资料图片
反转拍“隐秘而强大”的作用
在近视和弱视的专业领域,反转拍具有“隐秘而强大”的作用。
隐秘,是因为很多眼科医生并不完全了解反转拍(翻转镜),当然也就谈不上应用了;强大,是因为使用得当的话,它可以多方面有效防控近视,可谓是“近视、弱视居家治疗好物”!
老年人喜欢做“拉筋训练”,据说“筋长一寸,多活10年。”一样的道理,孩子是否近视、近视增长的快慢,拼的就是调节灵敏度,就是“拉筋训练”的效果大比拼。
人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动态环境下成像的,良好的对焦速度(调节灵敏度)可以保证视网膜上始终有清晰的成像,经过训练后,调节灵敏度增强了,近视的防控作用就突显出来。这就是同样玩手机,有些人就不患近视的原因。
被“14万次的辛勤劳动”深深触动
曾经用于弱视治疗的反转拍,如今另辟蹊径,被广泛应用于近视防控领域,大展拳脚。
19年前,我们首批生产的反转拍,在临床中起到了显著的训练作用,很多孩子通过每天手动的反转训练,视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妈妈们却说,每天训练太辛苦,太枯燥。有很多妈妈竟然因每天操作反转拍,翻出了手肘腱鞘炎。
我掐指一算,每天给孩子“翻拍”,上下午每只眼各5-10分钟,一只眼一分钟要翻差不多20次,10分钟就是200次,如果一天翻两次,妈妈每天得给孩子翻400次,一年下来差不多14万多次。这个庞大的数据令我十分吃惊,母爱太伟大了!
随着手动反转拍的发展,眼镜式电动反转拍也应运而生。遗憾的是,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正片负片上下翻转的时间不能精细匹配,瞳距不能变化,直接影响训练效果;若是超过300度近视的孩子需要同时佩戴两副眼镜进行训练,训练时很困难,效果也不理想。等等问题还有很多,这促使我萌发了一个想法……
不想当工人的医生不是好厨子
上大学之前,我曾经当过钳工、车工、铸工、焊工、电工、锅炉工。当时闲得无聊,还学会了机械制图。
在工厂的生产技术能手比赛上,我还曾获得过大奖——一双翻毛的劳动保护鞋。曾经当过解放军“长官”的老爸,激动地几夜都没睡着觉,老爷子一直不让我穿这双鞋,说这是军人子弟蜕变成工人阶级的见证,这双鞋就这样摆放在我家一个很明显的位置上,被供奉起来。
国内几款自动反转拍(翻转镜)出现的问题,激发了我年轻时在工厂那股跃跃欲试“技术革新”的欲望。于是,我开始了反转镜的研发之路,一干就是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产品成功上线,并拿到了各项专利。
“台式智能自动反转拍”粉墨登场
我和我的团队专家们设计的台式电动反转拍成功解决了以前的几个问题。新型反转拍可以根据患儿的调节能力自动控制镜片翻转时间。放在桌子上使用,可随时调整眼镜的高度,不仅解放了双手,还可以翻书配合训练。遥控器控制训练的强度,方便易操作。
第二代台式自动智能反转拍
上面这张图片就是我们最新的自动反转拍,全称叫“台式自动智能反转拍”。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反转拍而言,这款产品不用手持,不用架起胳膊进行训练,能有效预防肩周炎、腱鞘炎。
另外,对于单眼近视的孩子而言,用手动反转拍还要考虑如何遮盖单眼的问题,这款台式智能自动反转拍,拥有单眼模式,可以轻松进行单眼训练。
相对于以前市面上的自动反转拍,这款台式自动智能反转拍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翻转速度,等孩子确实看清楚了视标,只需按键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翻转训练。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完全的自动模式,等孩子的调节功能正常后,切换到自动模式就可以免手动了。它设有自动翻转、手动翻转、定时翻转三种模式。
一张图表展现台式智能反转拍优势
做一个终身学习的眼科医生
产品投入使用后,我收到了很多眼科医生、视光师、宝妈宝爸的来信,他们又给我提出了挑战性极强的新问题——我们孩子用视力卡训练太枯燥,我们想用IPad进行输入式智能训练;我们不想用±200度的……
这可把我难住了,虽然学过车、钳、电、卯、焊,但是没有学过IT和编程的我,更不懂电子工程啊。
最近又有家长给我提出,能不能让孩子一边做反转镜的调节训练,一边背单词。家长们的要求总是能给我们提出一些新的改良点……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能退缩,我决定冲破层层“封锁线”。于是,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我齐集各类精通IT、电子、光学、编程的朋友,研发创新了第三代智能反转拍。
研究历程艰难困苦,有时我也忍不住苦叹——“我太难了”,而心中的坚定却从未动摇!
写在后面的故事:
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我们的第四代智能反转拍研发成功。这款新的产品更智能、更方便、更科学,训练效果更好,它还可通过iPad程序控制各种训练的视标、时间、亮度、强度,对比敏感度。电子智能视标里,还有很多趣味游戏。
很多眼科医生都给我发来短信,鼓励我,使用阿托品会造成严重的调节功能不足,眼科医生一直发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了智能反转拍,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常年使用阿托品,造成调节功能不足的孩子进行调节功能训练了。
中华眼科的一篇文章《使用0.01%阿托品专家共识》,也指出了使用阿托品调节功能的不足之处,要联合反转拍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这篇中华眼科的专家共识,把我们的产品也推成了热销品。
眼科医生把智能自动反转拍形象描述为“阿托品保姆”或“阿托品伴侣”。
第四代台式自动智能反转拍
蓝领胜于白领的感悟
20年前,我到澳大利亚、德国出差学习的时候,听当地人说蓝领比白领更金贵、更稀有,我当时不以为然。这三年,通过研发台式自动反转拍,我深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各位看官,你一定觉得我的故事讲完了,其实,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晶体纯净光源学习落地灯,晶体纯净光台灯,晶体纯净光吸顶灯,干眼湿房镜,花青素的干眼保健品,都在研发的路上……
晶体纯净光台灯(一代)
晶体纯净光台灯(二代)
晶体纯净光台灯(三代)
晶体纯净光落地灯(一代)
晶体纯净光落地灯(二代)
晶体纯净光吸顶灯
后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眼科专家与光学专家联手研制成功的晶体纯净光近视防控落地灯,晶体纯净光近视台灯,晶体纯净光顶灯已经研发成功,现在已经量产,大家可以在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