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南三大原——五镇三陵一条沟,都是白鹿精灵走过的地方

西安城南三大原——五镇三陵一条沟,都是白鹿精灵走过的地方

白鹿原位于西安城的东南方向,站在东三环上,向东眺望,一座高大如山一般的黄土台塬横亘在眼前,甚是雄伟,一层层黄土如梯田堆积而起,绿意葱葱的树木点缀满原满坡。

白鹿原,南起秦岭脚下的将军岭,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三十多公里,宽约十多公里,面积有260多平方公里。从轮廓上看就像一个舌头,舌根就在蓝田的安村镇,舌尖就在灞桥区的纺织城。白鹿原的东边为灞河,西边为浐河,两河中间的一块黄土高台就是白鹿原,高出河谷有上百米。原面高度平均海拔600多米,最高处在孟村镇段家一带,海拔约800米。

在白鹿原上,有一条深遂的大沟叫“鲸鱼沟”,把白鹿原分成南北两半:沟北者称北原,沟南者称南原。南原坡势稍缓,随坡势起伏逐渐降至浐河上游各地;北原原面平坦,但从原塄至灞川的坡势陡峭,东西绵延数十里,从与灞河一水之隔的对面横岭上看白鹿原坡,就象一道苍茫横亘的古城垣。

西安城东的人一般把白鹿原叫狄寨塬,而长安县东片的人把白鹿原叫炮里原,而白鹿原在全国出名则是因为长篇小说《白鹿原》:

很古很古的时候(传说似乎都不注重年代的准确性),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叽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白鹿跑过以后,有人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奄奄一息的狐狸,阴沟湿地里死成一堆的癞蛤蟆,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更使人惊奇不已的是,有人突然发现瘫痪在炕的老娘正潇洒地捉着擀杖在案板上擀面片,半世瞎眼的老汉睁着光亮亮的眼睛端着筛子拣取麦子里混杂的沙粒,秃子老二的瘌痢头上长出了黑乌乌的头发,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得鲜若桃花……这就是白鹿原。(小说《白鹿原》)

这是流传在白鹿原上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作者陈忠实先生的旧居就在白鹿原下灞河畔的西蒋村。

白鹿原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居高临下,俯瞰古城西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演绎过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普通百姓家的故事。

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时,见白鹿游于其上,因而叫做白鹿原。楚汉相争之时,刘邦驻军于灞上,约法三章,建立西汉王朝;汉文帝与其母薄太后,其妻窦皇后长眠于白鹿原上。白鹿原又名灞陵原;东晋大将桓温领大军与苻秦军曾战于白鹿原上;宋时大将狄青驻军于原上,人们又称白鹿原为狄寨原。

白鹿原,古称“首阳山”。商周时期,伯夷、叔齐隐居于此,不食周粟,釆薇而食;白鹿原西麓有云经寺,玄奘法师曾在此译经;唐时开国功臣殷开山,曾在白鹿原修建郧庄,湖池桥亭,楼阁相叠;明代契丹族耶律后人,迁居于白鹿原南坡,此地古称九龙山;白鹿原南坡白庙村约建于唐代,张家骨科名传古城西安和长,蓝两县之间,白鹿塬北坡的每年二月二的老洞庙会,人山人海,场面异常壮观;清末白鹿原上又出了一位奇人——蓝川先生,牛兆廉,也就是《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更增加了白鹿原的神秘感。

白鹿原上五大镇

白鹿原地势高亢,幅员辽阔,地跨灞桥区、长安区、蓝田县三个行政区。塬原上阡陌交错纵横,村庄星罗棋布,据统计有自然村落120多个,生活着大约20多万人。

如今,白鹿原原上共有五个镇,分别是:灞桥区的狄寨街道,长安区的炮里街道和蓝田的孟村镇、安村镇、前卫镇。一条鲸鱼沟将白鹿原分成南原和北原,狄寨、孟村、安村 位于北原,而炮里、前卫位于南原。水安路、马炮路、省道108、终南大道等公路将各个乡镇连接起来,交通便捷。

白鹿原行政区划示意图

狄寨镇位于白鹿原北原,鲸鱼沟的北边,传说宋天圣年间大将军狄青曾在此驻兵,故取名“狄寨””。狄寨有西安“小东关”称誉,镇上的商户、店铺相连,生意兴隆,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集镇,原来还有东西两个城门楼,以及狄王庙、真武庙、、铁塔寺、戏楼等老建筑,后来拆除。

狄寨街道现辖27个村子。村庄多有称寨、堡者,如夏寨 南寨、张洪寨、鲍旗寨等都是古代屯兵扎营的故地。孝王村,相传晋文公重耳“走国”时,到此粮尽炊断,便有了介子推“剐肉奉君”的故事。据传,该村以前不宰杀活物,所卖之肉称“脏伐肉”。南枝村的白村和魏村,据说就是白鹿原中白家和鹿家的原型;据传李世民曾在此打猎麋鹿,因而又有了麋鹿村。麋鹿村的于家是西安旧时八大商户之一。江村,原名姜尹村,江村大墓是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还有狄寨镇的泥娃娃哨、竹蔑子灯笼,是很多人从小到大记忆。近年来狄寨大力发展旅游,白鹿仓景区、万亩樱桃园,鲸鱼沟等,已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城镇。

白鹿原

白鹿原龙湾村

鲸鱼沟杨家沟水库

从狄寨向南,下鲸鱼沟,过了杨家沟水库就是长安区的炮里街道。西周时,因鲍伯公封地于此,故称为鲍里,后来朝廷在此砍树烧炭,以为火药之辅料,再成攻军之炮,于是叫炮里。共辖19个村。

炮里街道丁字口路

炮里村是白鹿原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时至今日,村中还流传着关于昔日繁荣之“七井八涝池,二十四个丁字街,四十八个庙宇”之说。伯坊村,原名伯夷坊,据传这里是西周时期伯夷、叔齐二人的隐居之地,不食周粟,穷而饿死,后世还建有夷齐庙。南桑村和北桑村最早叫“郧庄”,是唐郧国公殷开山庄园,有“上有天堂,下有郧庄”之说。相传有郧国公殷开山之墓。西垇村是炮里原上的最早的小康村, 1988年创办的寿阳山骨灰墓园是西安地区最早的墓园之一。布村,古时人称四布村,是由阎家布村、王家布村、乔家布村及布村沟组成。阎家布村归长安炮里,其余布村皆归蓝田县所辖。留村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村落,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袭入长安,长安人很多口迁至南方,留村便是当时留下的村落。炮里原高土厚,西瓜在长安很有名。

炮里原上麦田

炮里村

鲸鱼沟上塬路

从炮里向南10公里就是蓝田县的前卫镇。前卫镇因汉武帝设“长水”校尉前卫哨而得名。长水就是现在的鲸鱼沟。

前卫镇

前卫镇

前卫镇管辖27个村:最东边的是将军岭,最西边的是刘村和布村。将军村也叫将军疙瘩,将军岭,汉代此地为长水校尉的屯兵之地。白鹿原上的“红旗渠”引岱工程就由此经过, 关中环线和西安外环高速的将军山隧道也由此穿过。一般把前卫以西叫西塬,前卫以东叫东塬。东塬以吴村庙为中心,当年的白鹿镇就是现在的吴村庙,是白鹿原三大古镇之一。吴村庙原叫无村庙,有庙无村,传说白鹿绕庙几圈,下沟而去。在吴村庙的东边有一条沟叫鹿走沟,据传说是当年白鹿走过的地方。从鹿走沟的往南就是白鹿原影视城的北门。前卫镇香村的高僎蒸馍馍很有名气。

鲸鱼沟中的公路

前卫镇向北过了鲸鱼沟就是孟村镇。因是孟村县驻地镇,故名。共有31个村。刚一上原有个村子叫怀珍坊,据说这里是商周时期的一个文化遗址,紧邻的郗家河村是蓝田红色革命的摇篮。鲸鱼沟北岸的李华村,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就这个村庄,曾叫“女娲堡”。曾有一座寺院——太平寺,也叫“娘娘庙”,有僧人千余。相传,村子里曾有过“女娲墓”和“补天台”。在李华村东北的田禾村,也曾有过一座寺院——清凉寺。相传唐代诗人王维曾在里面居住,也是唐太宗盛夏避暑的地方。由李华村向东南,有一个村庄,叫大王村,相传是李自成大将——刘宗敏家乡,人称“大王”,大王村故而得名。

鲸鱼沟上原路

从孟村镇向南8公里就是安村镇。宋代以安姓居蓝关至白鹿塬间的古道口,得名安道里,后简称安村。辖27个村。古代由武关西入长安,常取道于安村,历来为古战场,兵家必争之地。唐宋至清,均为白鹿乡驻地。相传,安村曾叫“白鹿村”。现存于安村戏楼前的一口老井圈上,还能看到一个清晰的“白”字。还保存一块道光八年的石碑,碑文明示当年白鹿原安村巨族“放粟赈济,施粥济困”之事。

安村镇的聚仙坊村,传说是当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辋川锡水洞修道时,其他七仙经常往访韩湘子,在此地会聚,故叫“聚仙坊”;又说唐王维隐居辋川,长安城的文人墨客和名流贤达经常登白鹿原而往访之,每次来时都要聚集于此,面对辋谷口,谈论诗文,饮酒放歌,故而叫“聚贤坊”。该村出灵芝,向来被视为灵脉所在,历史上多出秀才举人,曾被称为“文化先声”。 安村村北有百亩芦苇园,村民多半有编苇席手艺。另外,安村以做木杈闻名全县。当时有民谣相传:龙村的笊篱安村的杈,红庙的灯笼糊的花。

白鹿原上的三座汉陵

白鹿原虽然地势高,但好像不是风水宝地,所以白鹿原上的皇家墓冢不多。目前只是知道的有三座汉陵,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生母薄太后陵和汉文帝窦皇后陵。

白鹿原东畔的凤凰嘴霸陵石碑

汉文帝陵长期以来人们都被误认为在白鹿原东畔的凤凰嘴,直到2021年,国家文物局公布,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因此有了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殊荣。

江村汉文帝霸陵考古牌子

2002年,6件西汉时期的黑陶俑被盗墓者运出国境,在美国的一家拍卖行,后通过外交途径将6件国宝回归中国。经专家反复考证,确定这6件陶俑都出自西安白鹿原上的一个古墓,这就是江村大墓。

江村位于白鹿原北部原头,距离凤凰嘴只有二、三公里,经过三年详细考察,2006年开始发掘,是一座有着四条墓道的“亞”字形高规格大墓。科考人员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面前这个“亚”字形墓自然非帝王莫属了。他是哪位帝王?为什么又埋在这里呢?他们把打开的墓坑进行了严密的保护后,又开始了长达10年的调研与考察,直到2017年,他们才对江村大墓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和试掘,这一下可不得了,发现可谓惊天动地。

亚字形墓

江村主墓墓室长73米,深30米,墓道约135米。出土的文物都有国宝级的价值。共有金、银、铜、铁制品3000余件,各类陶俑1000多件;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铜印多枚。经过缜密地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江村陵区无论从数量、形式、规模、形制、文物内涵等多方面,都与咸阳汉帝陵高度一致,其墓主应是汉文帝刘恒。

一个千年之谜尘埃落定,一个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横空出世!

汉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西汉的第三位皇帝。他的母亲薄太后曾是汉高祖的侧房,若追随汉高祖陵,只能按照嫔妃的待遇安葬,这对于孝子的汉文帝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汉文帝安排自己的陵园时,没有选择咸阳塬,而在长安城东的白鹿原上另辟陵园,这样。其母薄氏则以“近孝文皇帝霸陵”为由,顺理成章在霸陵附近以皇太后之礼营建陵墓。

汉文帝陵南向南2千米就是薄太后陵,向东六百米就是窦皇后陵,故民间有“汉文帝顶妻背母”之说。汉文帝以孝治天下。他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故事。汉文帝对窦皇后也感情真挚,死后也不分不离,他们三人的陵冢在白鹿原的地面上也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如今,汉文帝灞陵还在科考当中,我们期待有更惊人的发现。

白鹿原上的鲸鱼沟

鲸鱼沟,古称“长水”,源于白鹿原东南的荆山,汉代曾在这里设置长水校尉。东晋,姚苌称帝于长安,国号秦,为避帝讳故改长水为荆峪沟水。长水虽非大河,但在秦汉时仍是一条享受帝王祭祀的名河。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霸、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

后来,人们读转音了成为鲸鱼沟,并且还产生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白鹿原下有一条巨鲸,一直与白鹿朝夕相望,周天子观白鹿原乃龙脉风水宝地,欲在白鹿塬上修建一座比镐京还要大的新都,鲸鱼闻后,怕担负不起城池的重量,连夜逃走,留下一条深沟。条鲸鱼跑到哪里去了,一说跑到西郊的昆明池,化作一条石鲸;又说是跑到西郊变成一座村寨,就是现在雁塔区的鱼化寨。

鲸鱼沟

传说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足以说明人们对这条深沟的深爱。鲸鱼沟发源源于将军岭西麓,千万年来,流水的冲刷,形成深达上百米的深沟,穿行于白鹿原上,经凫峪沟、鹿走沟、朱家沟、景家沟等泉水的汇集,形成一条河流,蜿蜒三十多公里,到达灞桥区的高桥村,汇入浐河。沟底有河,有溪,有潭,从春季到秋季水流不断,河的两岸,林木茂密,翠竹成片,自古以来就是白鹿原上的一个湿地。

鲸鱼沟的水源不像灞河、浐河等源自秦岭峪中,原面的雨水和地下渗水是主要的源头,加之周围几条沟的汇入,渐渐汇集成为一条河。上世纪60年代左右,为了备战需要,国家大力发展水利建设,在鲸鲸鱼沟上修建了几座小型水库。从上往下有:鹿塬水库、杨家沟水库、车村水库,红旗水库,现在虽然农业灌溉已经不用了,但是两侧土原高耸,中间一池碧水,再加之两岸林木葱茏,环境优美,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鹿塬水库,当地人又称郗河水库,1969年11月动工修建,到1972年3月竣工。灌溉巩村、孟村、安村3乡33个村的2.83万亩耕地。水库旁边的郗家河村是蓝田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旧址,2009年7月,中共蓝田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孟村乡郗家河村修建了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现在蓝田县把这里打造成了红色教育基地。

鹿塬水库

杨家沟水库从炮里村向东下原就可以看到,修建于1960年,1961年12月竣工。当时可以灌溉狄寨、炮里3万多亩地。现在水库是灞桥热电厂工业用水水源。水库不大,但是水平波静,风景自然。

杨家沟水库

车村水库,在车东村以南。1965年7月,白鹿原暴雨后滑坡后形成堰塞湖,后来加固为一个小型水库。这里是旅游发展最早的水库,周围有万亩竹海,成为最有名的就是鲸鱼沟竹海景区。湖的西岸建造了一座佛寺——报恩寺。现在听说引汉济渭项目,也要在此新建一个车村水库,看来以后这里的发展也很好。

红旗水库是鲸鱼沟最大水库,上个世纪六十年修建的,是兴修水利的成果。春夏来这里踏春避暑游玩还是很惬意的。水库的东岸有一条宽一米多的路,可以顺路走到水库上游,蜿蜒有2公里远。

鲸鱼沟就像白鹿原上一个裂口,深沟也成为交通的阻碍,现在从炮里去狄寨,还是从孟村去前卫,都要穿越这一深沟,深达百米的深沟,即就是现在要翻越这条大沟汽车也需要蜿蜒盘绕几个来回。不过深沟也为当地带来益处,鲸鱼沟里自古就有泉水汩汩渗出,现在又引入了,李家河水库的引水,在将军岭分水闸一分为二,这里分流了一部分,鲸鱼沟就有了来源于秦岭的水流。水是鲸鱼沟的灵魂,丰富的植被使崖畔形成多处泉眼,加上相连的两座水库蓄水,自然与人工合力,造就了鲸鱼沟的碧水粼粼、微波荡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800多度的近视怎么办
365bet网址

800多度的近视怎么办

📅 08-26 👁️ 1732
辐射4 开局加点推荐 各流派打法加点方法 怎么加点
偷窥(全集无删减)
365bet网址

偷窥(全集无删减)

📅 10-09 👁️ 3174